非洲就是这样,它是从六千英尺深处淬炼而出的浓烈而纯净的精华。
大地的色调,好似经过烧制的陶器一般干燥;而树木上悬挂着的叶片,轻薄而微妙。
凯伦布里克森《走出非洲》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非洲已经拥有12亿人口。
除此之外,近年来非洲智能手机普及率迅速增长,成了网络产业的新市场。
非洲被纳入一带一路大策略后,愈加多的中国创业人士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土地。
去年,一次说走就走的非洲之旅让黑马大赛选手、Sing+开创者大驰发现了创业机会,立志做一款是非洲人的ktv。
在非洲的创业是种什么体验?在非洲创业有什么有趣的历程?近期,大家和Sing+开创者大驰聊了聊。
以下为大驰讲述,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。
决定出海社交传播、网络金融、借贷、公众号打磨2010年毕业到今天,我折腾了好多个范围。
七年里我创了两次业,但由于商品问题最后都没能活下来,不过多少也攒了一点创业经历。
去年7月非洲动物大迁徙的时候,我决定一个人去一趟肯尼亚。
在肯尼亚我有一个好朋友,他在非洲待了10年之久,做买卖、开矿,赚的盆满钵满。
最后,娶了肯尼亚女孩,当了黑人的女婿。
我去找他玩的时候他告诉我,国内一家专做非洲市场的智能手机公司传音抢占了45%的市场份额。
2016年手机交付量达8000万台,远胜华为和小米。
除此之外,非洲智能手机普及率也到了20%的拐点,增长速度飞快。
在肯尼亚待了一个月后,我发现虽然国家整体非常穷,但青年很喜欢智能手机,大家没办法想象智能手机对非洲人民生活有多大改变。
更让我惊讶的是肯尼亚的互联网很好,往国内打视频电话、玩《王者荣耀》开黑(创业家i黑马注:打游戏时,语音或者面对面交流)一点问题都没。
这是由于国内给他们提供了不少援助兴贷款,但这类贷款只能采买国内的服务,譬如修路、建设电信基础设施等。
华为和中兴作为电信设施商称雄非洲,非洲不少区域的互联网要比印度、东南亚要好。
出海创业浪潮迭起,我也萌生了去非洲创业的想法。
做非洲的ktv当我把去非洲创业的想法告诉了我的老搭档大锐,他也感觉非常有意思。
当时他创业受挫,加上他是一条单身汪,所以他决定去肯尼亚系统调查一下当地状况。
调查回来将来,大家花了三四个月选项目。
大家的核心逻辑是把中国已经成功的、有特点的项目选出来将它复制到非洲,再加上当地化运营,形成自己的角逐壁垒。
大家当时也有考虑过做变现快一点的项目,如一元夺宝、直播等。
最后大家选择了K歌,由于大锐很喜欢音乐,学生年代他还参加过音乐节目海选。
个人而言,我也非常喜欢带有社交属性的商品。
唱歌是人类共性的兴趣,非洲人特别热爱唱歌,点一把火他们就开始唱了。
现在ktv和全民K歌在国内已经收成了约4亿用户。
同时,K歌软件作为工具进化到音乐社区、兴趣社交和秀场直播链条短,想象空间非常大。
非洲当地软件服务极少,K歌软件市场处于空白状况。
于是大家决订做非洲人的ktv。
(*Sing+团队)去年年末我开始拉Sing+的核心团队。
敲定340万元筹资后,大家便全力开发商品。
今年6月初Sing+在谷歌 Play上线,截至现在已经收成了5万多用户。
非洲K歌商品一定需要当地伴奏,这是用户的基础诉求。
但非洲没卡拉OK的生态,只有一些小型音乐夜店。
大家就去夜店找DJ买伴奏,让人骗了好多次,有DJ号称有5000首伴奏素材,大家收到发现只有几十首。
搜集到伴奏资源后,大家还需要手工匹配原唱、歌词、歌手信息等。
慢慢积攒,大家目前已经有2000多首当地歌曲。
(*Sing+用户沙龙)现在,Sing+的曲库欧美歌曲和当地歌曲的比率是7:3。
当下非常重要的是,大家证明Sing+的生命力,在国外站住脚。
K歌商品自带社交属性,自传播能力强。
Sing+的用户可以通过Facebook或通过WhatsAPP将自己唱的歌推荐出去。
通过社交软件的传播,用户群体渐渐覆盖到尼日利亚、加纳、埃塞尔比亚等地。
值得一提的是,大家的APP传到尼日利亚后一发不可收。
尼日利亚作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,拥有近2亿的人口。
尼日利亚的用户非常快就反超肯尼亚势头,现在Sing+的46%用户都来自尼日利亚。
(*Sing+用户沙龙)目前,Sing+仍是一个很早期的商品,大家也只不过达成了ktv的核心功能,需要健全的地方还有不少。
对于Sing+的营利方法,大家的想法就是模仿ktv以增值服务、直播打赏和流量变现的方法。
但大家至少要等用户达到500万+后,才会考虑如何赚钱。
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目前,大家搭建了国内海外两支团队。
我和12个小伙伴在国内负责产品研发、PR和评测等,大锐则在国外负责当地化内容运营的工作。
我每次去肯尼亚都要大包小包带不少东西,就像是摆地摊的小贩。
记得项目启动时我在淘宝买了6个二手笔记本带给大锐,一到肯尼亚海关就被扣下了,被罚了300USD才把东西要回来。
不过踩的坑多了,经验也就多了,譬如过海关时主动给点小费。
在非洲大家生活地不熟,出于安全考虑就在美国内罗毕国际大学旁边租了一个公寓。
当时筹资还没有到位,租的公寓环境也有点艰苦。
为了招到好的职员,大家找了当地最好的咖啡馆面试。
没马云英语口才的我,Internet和globalization(创业家i黑马注:全球化)来来回回不记得给面试的人说了多少次。
在小公寓摆几张破木桌子就当办公地址,交流能力有限,也不了解他们作何感想。
当肯尼亚团队刚刚搭建起来的时候,我告诉他们要互相信赖一同成长,他们根本感受不到。
当大家一块磨合的商品日渐成型时,他们的收获感和认可感真真切切的触动到我了。
当地化运营就是出海项目的生命线。
当地化的第一步就是尊重,听起来感觉非常虚。
假如秉着我比你强、我肯定是对的想法,那在商品运营的底层动机上就吃亏了。
第二,到什么山唱什么歌。
在非洲大卖的传音手机,针对普通手机光线不够时黑人自拍模糊,只能看到一口大白牙的问题,通过硬件优化,以牙齿对焦让黑人自拍更明确,同时对黑皮肤做磨皮。
对Sing+来讲,由于非洲这类新兴进步国家用户一直用欧美软件,因此在商品设计上大家要向欧美学习。
为了可以融入当地,在一场足球联赛里大家还赞助了一支足球队。
我在淘宝上给他们订做了队服、买了教练板等练习用品带给他们。
他们感觉我就是金主父亲,连球队群聊的头像都换成了我的。
虽然最后球队成绩非常差,但这段历程真的非常有意思。
(*Sing+赞助的足球队)一路走来大家磕磕碰碰,遇见很多小困难,但好在一点点接纳了。
譬如,由于非洲没历程PC年代,黑人朋友不会打字也不会用鼠标,加上我在淘宝买的二手电脑本来就破,工作效率慢到叫人崩溃,一个表格要做一整天。
大家费了非常大劲给他们做了基本职业培训后,目前状况才有所改变。
非洲市场刚刚起步,对不少出海创业人士都不是第一选择。
欧美市场也有竞品,如美国Smule和以色列Yokee。
但他们的盘子还没那样大,全球化的节奏还没迈到非洲,这对大家来讲就是机会。
对于Sing+的将来,大家非常有信心。
下半年大家期待在非洲能收成300万-500万用户。
这个月底大家也将去印度考察,计划明年上半年进入印度市场。
下一步,当地化和地区运营是大家的发力点。
大家将通过国家合作伙伴分红的方法,形成让当地人运营当地人的模式。
我是温和创业的种类,不如何打鸡血。
我相信努力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,美好就会随之而来。